為愛掙扎 The Struggle for Love (Chinese)。

Tim Keller’s “The Struggle for Love” in Chinese

譯自Tim Keller, “The Struggle for Love”
蒂姆凱勒:為愛掙扎
於紐約

創世紀29章15-35節

線上聽講(原英語、Tim Keller主講)
Translated by R. Lin 譯(*括弧內文為翻譯加解/註解)
線上經文

創世記 29:15-35
15 拉班(Laban)對雅各(Jacob)說:「我們雖是親戚(舅侄),但我總不能讓你白白替我工作啊。快說,你想要什麼酬勞?」 16 拉班有兩個女兒,大的名叫利亞(Leah),小的名叫拉結(Rachel)。 17 利亞的眼睛不好,拉結卻生得非常美、樣貌俊秀體態迷人。 18 雅各愛上了拉結,就說:「我願為你小女兒拉結服侍你七年,請你把她許配給我。」 19 拉班說:「嫁給你總比嫁給外人放心,你留下吧。」 20 雅各就為拉結給拉班工作了七年。他因為深愛拉結,漫長的七年在他心裡也不過像是短短幾天而以。

21 雅各對拉班說:「日期已經滿了,請把妻子給我,我要跟她同房。」 22 拉班就大排筵席款待地方眾人吃喜酒。 23 到了晚上,拉班將女兒利亞送來給雅各,雅各就糊里糊塗地跟她洞房。 24 拉班又將婢女悉帕給女兒利亞做婢女。 25 到了早上,雅各一看才發現原來迎娶的是利亞,就跑去質問拉班說:「你對我做了什麼!?我替你工作七年,不是為拉結嗎?你這樣欺騙我是什麼意思!?」 26 拉班說:「大女兒還沒給人,就先把小女兒給人,在我們這地方沒有這規矩。(妹妹是不能先姐姐出嫁的)。

27 「倘若你願意再替我工作七年,那麼等這七天的婚期過後,我就把拉結也許配給你吧!」 28 雅各只好同意。滿了利亞的七日,拉班便將女兒拉結嫁給雅各為妻。29 拉班又將婢女辟拉給女兒拉結做婢女。 30 雅各也與拉結同房,並且深愛拉結、而不愛利亞,於是又替拉班工作了七年。

31 耶和華見雅各厚此薄彼、利亞不得寵(被厭惡),就使她生育,拉結卻不生育。 32 利亞懷孕生子,就給他起名叫魯本(「看見我、顧念我的苦」的意思),因而說:「耶和華看見我的苦情,現在我的丈夫定會愛我了。」 33 她又懷孕生子,就說:「耶和華因為聽見我不得寵,所以又賜給我這個兒子。」於是給他起名叫西緬(「聽見」的意思)。 34 她又懷孕生子,起名叫利未(「聯合」的意思),說:「我給丈夫連生三個兒子,他必定會深愛我、與我聯合了。」 35 她又懷孕生子,說:「這回我要讚美耶和華。」因此給他起名叫猶大(「讚美」的意思)。這就停止生育。

今天我們要來繼續看雅各Jacob的故事。他在聖經創世紀裡雖是幾千年前遠古時候的人物,但卻非常摩登、極有現代感。Jacob他的內心有一個巨大的空缺、空洞,有一股很嚴重的空虛感。他內心深處很空虛,迫切地追求成功,迫切地渴求別人的認可與認同還有祝福。上個星期我們在創世紀第28章裡讀到,雅各第一次認識上帝,跟上帝有了第一次的接觸、有了個人的關係,還是一個有約定的關係(有盟約的關係跟普通關係就不同了)。但是到了29章,我們看到了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從中學習的事情。雖然雅各已經開始了與上帝的關係,但是卻沒有馬上改善、當下填滿這股內心的空虛感。自我認知、自我了解、內心深處的空虛,這些都不是能三兩下就能解決的事情,就算你跟上帝見了第一次面也不一定立刻就會徹底解決。內心的改變是一個過程,就算你已經開始認識上帝,這個過程也是會牽涉到許多挫折、也許會闖下很多大禍、經歷很多災難。我們今天又要來看Jacob家裡面的另一齣“糟糕的好戲”。之前他已經把家裡搞砸了一次,現在他又碰到什麼事故呢?但是在這一切的問題裡,很清楚的可以看到上帝在雅各和他身邊的人的生命中所做的工作。

這段經文的主旨就是,內心空虛的人們,常常會把自己交託/寄託在一種希望上。而最常見的這種希望呢,就是對“真愛”的渴慕,那個獨一的真愛。心裡空虛,但盼望著茫茫人海中有那個(白馬王子白雪公主,)“就是他/她!”的那個人,能夠改善一切,修理一切,能讓我的人生變得美好。但我們要來看三件事。第一就是,那股冀望的背後到底是什麼。為什麼會有對真愛的迫切渴求。第二,我們要看這種對愛情的希望經常帶來的失望、隨之而來的幻滅。最後,我們要看到底什麼才能真正滿足實現這個願望、填滿那股空虛。冀望背後是什麼、冀望帶來的失望、真正能滿足這種冀望的是什麼。

第一:我們那股對真愛的渴求和願想到底是從哪裡冒出來的呢?這背後到底是什麼呢?

我們回來看經文第一句

15 拉班(Laban)對雅各(Jacob)說:「你雖是我侄兒,但也不能白白地替我工作啊。快告訴我,你想要什麼酬勞?」

我補充一下之前所發生的事情、給點上幾個星期講的背景資料。Jacob雅各的祖父是亞伯拉罕Abraham。上帝來對亞伯拉罕說,我要經由你家拯救世界。你的子孫裡有一個會是彌賽亞救世主;他將對付罪惡和死亡。那這就是說,亞伯拉罕的子孫世世代代都必須有一個要承傳未來彌賽亞這一脈的孩子,要把上帝的約定和信仰傳給下一代的負責人。那我們之前在第25章和27章讀到,雅各應該做這一代的繼承人。當雅各和雙胞胎哥哥出生時,他出來的晚一步當了弟弟,但上帝有預言說大的要服侍小的,表示弟弟應為繼承人。但他們的爸爸Isaac伊薩克疼愛長子以掃Esau,雅各成長過程都是被撇在一旁、不得寵愛不受父親重視,所以他內心也有所不滿,覬覦哥哥長子的名分。雅各在他爸爸年紀很大、雙目失明、快要臨終的時候,雅各假裝成他哥哥的樣子(穿上有哥哥體味的衣服還把自己身上貼得毛茸茸的像哥哥一樣摸起來聞起來都像哥哥)騙取了他爸爸給長子的祝福,讓他爸爸誤以為是祝福了以掃,而實際上是他自己冒名頂替了。(對猶太人來說,臨終前給頭一胎、給長子的祝福,是極為隆重、極為重要的事,代表了所有財產的繼承權及其他一切的連帶事物。)因此哥哥以掃對他氣得跳腳,發誓要殺他,雅各只好狼狽地逃命去了。雅各所有的一切都垮了。他失去了家人,甭提讓他做一家之主了,沒得到一分遺產、沒有繼承任何東西,連一毛錢也沒,所以我們今天讀的經文第一句是舅舅問他糊口、工資的事情,他為了活命只好逃的大老遠到舅舅家藏身,他也再也見不到世上唯一疼他的媽媽了。

他開始為舅舅拉班Laban工作,牧羊。拉班來跟他說,來吧我們來洽談一份工作合同吧,你要多少薪水?你窮得光棍一條,但至少有在替我工作,那我就附你點薪水,我們來商議一下。但是經文16-18節雅各回答舅舅拉班時,我們就能清楚知道,雅各在闖下大禍、搞砸、徹底毀了自己的前途以後,是怎麼撐下去的。他對舅舅的回答,曝露了他內心的止痛藥,他是怎麼承受他的不快樂,怎麼面對他自己現在有如廢墟一般的人生狀態呢?他怎麼面對一生夢想被粉碎的現況呢?原本打算用來填補空缺的計劃失敗了,那他現在內心的那個空缺要怎麼辦?

他的回答很清楚:“好啊,我願意工作七年,要的就是你的小女兒拉結Rachel。”那麼經文裡說Rachel是個令人驚艷、身材迷人、面貌姣好的大美女。經文裡還說,雅各對她是深深的迷戀,他竟然願意工作七年為了娶她。歷史學考古學讓我們得知當時三十兩銀子左右是娶老婆的行情價。一兩半是普通人一個月的工資。那所以算一算雅各要給的聘金是多少?(1.5*12*7=126兩銀子!而他只是個孤身牧羊的長工!)他不是在商議簽合同、他是願意附出極昂貴的價錢,也表示他是瘋狂地迷戀拉結。他完全沒有在討價還價,還覺得七年就像幾天一樣短。還有第21節經文我們很容易就會略過去,但是真切地形容了雅各對拉結有多瘋狂:

21 雅各對拉班說:「日期已經滿了,求你把我的妻子給我,我好與她同房。」

Robert Alter是世界頂尖的希伯來古文學家,他說這句話幾百年來困擾著猶太經書學者。可能我們現代人還有是用英文版就看不大出來,但是對這些古文學家和歷史學家來說,這是非常突兀、非常沒禮貌的,基本上是在說,時間到了,把老婆給我,我要睡她!幾百年來猶大拉比(老師)們都絞盡腦汁想要為這句話做正當的解釋,因為真的太粗俗魯莽、幾乎令人感覺噁心。Robert Alter說,很顯然的作者只是為了形容一個被對拉結的渴望和思念完全淹沒的男人。雅各徹底的被自己對拉結的感情和慾望淹沒了,他願意為她做任何事情。

那,這到底是怎麼搞的呢?他為什麼這樣呢?

這是他用來面對自己生命失敗的方法。他看到她Rachel就會想,天!我從未得到父親的祝福、失去母親,在這個荒遠的地方做苦工,我原本生命中的一切都破碎了跨了,但是… 拉結!噢!這一帶最美的女人,若我能得到她討她做我的老婆,那我人生中就終於有一樣事情是如意的了!我就終於能感覺到自己和自己的人生是有價值的,是那麼回事的了。那樣就好了,那樣就能開始恢復意志,修復傷心和破碎,讓我有繼續走下去的動力了。這就是能修理我的人生的,這就是能填滿我的空洞的!

這就是他的動機。

你可以很快的替他反駁,說,哎呀,真是個可憐的傢伙,我也認識很多那樣的人啊!身邊朋友,他只不過是在感情方面有點瘸有點廢,那種hopeless romantic,他就是對愛情少根筋嘛,有什麼大不了的。

但我不會那麼輕易地放過你們的。

來看一下Earnest Becker在他得普立茲獎的著作“對死亡的否認”。他是一個通俗作家、無神論者,寫了這本書討論現今的世俗社會。在西方社會裡,大多數受過高等教育、社會上層的主幹和專業人士都覺得所謂上帝只不過是個很大概的想法、也許存在在那裡,卻跟我沒什麼關係。總之我們現代社會整體上來講是以世俗為主流而非以宗教為主流。他說這種趨勢對世界是著重大的影響。他指出,遠古時代,鮮少有以浪漫愛情作為結婚的條件和基礎的婚姻!(他們幾乎全部都是跟不認識、幾乎沒見過面的人結婚!而且婚姻都很穩定!)就算有,但比較起來,絕對不像現代人那樣,愛情的比重在生命裡非常大。現代人把超巨量的感情“重擔” [他用的字是那種貨輪、工業用火車、大卡車承載的運輸貨物的那種重物,遠超過“擔子”能形容的] 和靈性上的“重擔”放在“找到那個對的人”上,放在愛情裡。(在追求浪漫、追求愛情、追求甜美滿足感,就像是一種靈性崇拜,比重是非常重的)當然,我們死不肯承認。我們這些高傲、自認成熟獨立世故的現代人,都不肯承認我們內心對愛情的憧憬是那麼的深切。我們雖不肯承認,但Becker寫道:

“我們都不願意承認現代人現在已經“中毒”到什麼程度,心裡夢想“要找到我的真愛,那個獨一無二屬於我的伴侶”,要用這個來填補內心和靈性上的滿足。

在現代人文社會裡、對世俗的現代人來說,人們都還是需要感覺到自己的生命是要緊的,需要知道,在一切大環境大故事的情節發展過程中,我也是有價值有意義的。我們還是想把自己融化到某種更高深的意義裡,並在其中感受到感激和信任。但是我們沒有  神了,那要該怎麼做到這一點呢?

現代人第一個想到的方法,同Otto Ranks所觀察到的,就是“以愛情為解藥”。我們最內在所需要的“自美”感,那種自命不凡、自我感覺良好、欣賞自己肯定自己的感覺,會想從情侶身上尋求得著。我們為什麼把情侶提升到這麼高的境界呢?我們想要擺脫自己的缺陷、想要擺脫“我什麼都不是”的那種空洞感。我們希望能得到肯定,肯定我們的日子和我們的人生並不是白過、並非徒勞的。我們想要能夠被認可為是“對”的、是滿意的,我們真正想要的不外乎是能“得救”(被救贖、被挽回)。

你覺得Becker言過其實了嗎?信口開河了嗎?各位、他可不是宗教人士。他講的一點也不誇張。好好想想。

好比這個禮拜。紐約雜誌正討論到住在紐約各種不同的人是如何面對、如何承受他們生活裡的種種壓力、不確定感、恐懼感、甚至那股擺脫不了的無意義感、空洞感、正等待什麼懸著的事情終於有好結果、需要確認的感覺,而其中一個許多人供認的方法,不是我說的,是紐約雜誌裡寫的哦,他們稱之為“末世一夜情(或終極一夜情)”。性。“跟一個很火辣很性感的人做愛,能讓我感覺到生命還是有價值的、我還是可愛、被愛的,一切都還不錯的。”“終極一夜情”。但是那就是Becker在講的。並不是只有Jacob雅各這樣!其實,在古時候,這種對愛情的憧憬沒有我們現代來的盛行普及。但是雅各做的想的,正恰是我們現代人也在做也在想的,“我們要怎麼辦?”我們要怎樣才能擺脫這種我們的生命人生好像無所謂的感覺?我們要怎樣才能擺脫那種在一切發生的事情中,我是那麼無關緊要、那麼渺小而無意義的存在?那種“空洞”的感覺?

“愛情!只要能找到那個唯一的真愛,那一切就ok了!”

許多時候,在渴求完美愛情,尋求真愛的後面的動機,是要擺脫內心深層的空洞和空虛感。是Becker稱之為,“不外乎是要得救贖”(要找救星)。那是第一要講的。

第二要講的是幻滅。通常附帶在尋求真愛的希望和美夢,是如影隨形的幻滅和失望。我們可以來觀察一,拉班的計謀,還有二,利亞的命運。(Laban’s plot and Leah’s lot.)  Laban拉班分別在Jacob雅各和Leah利亞的生命裡造成什麼樣的事情呢?

第一,拉班的計謀。先來看Laban對Jacob做了什麼。記得Jacob雅各是個大騙子。但碰到Laban就是碰到厲害的對手了。因為當他一脫口說出,“我願意為你工作7年換得Rachel,Laban的如意算盤就響起來了。這麼好吃的怎麼能不吃?這麼老實的怎麼能不佔便宜?他根本沒在跟我講價,(他呆呆的在表白啊。擺明的該敲他一頓。)

雅各說,“我願意工作7年,為拉結”   那拉班呢?他說什麼?

我告訴你他沒有說什麼。他沒說,“好”,他沒說“一言為定。”他講了一句拐彎抹角的、斜正面的語句。“唉,嫁給你也比嫁給外人好。那不是“好”!那不是,“你工作7年我把Rachel許配給你。好”。但雅各迫切地想聽到“好!”所以他聽到的就是“好”。對這知道一點嗎?

那他就工作了7年。七年過去了,他說,我的時間到了!然後就婚禮。當然不需精通歷史就能想像的出來,新娘子整天都蓋著厚厚的頭罩,從家裡到婚禮地點都蓋得密不透風。然後大家連續數小時不斷地盡情吃喝慶祝,她都還繼續蓋著頭罩。風俗文化這樣嘛。最後好不容易晚上了,新郎把新娘帶入自己的帳篷裡,古時候也沒電燈、好幾個小時喝下來,然後他們躺在一起,然後雅各說,“噢!拉結!”   但早上起來發現竟然是利亞!拉班是放姐姐嫁過來的!他就衝到拉班那裡氣急敗壞的質問說,“你做了什麼!?”   我好幾年都想不通拉班原本是打算怎麼脫身、怎麼解決這一幕的。因為雅各罵著說,“你騙了我!你知道我要的是拉結!”拉班該說什麼呢?

他說,“這裡的習俗是,妹妹不能比姐姐先嫁。”  但這句話在法律上來講很單薄很弱,而且可以辯回去的辛辣語句也很多。例如,雅各可以說,我管你,這樣是欺詐!你早不說!你知道我是為了什麼為你工作的!這樣是詐騙、非法的!為什麼他不回嘴,什麼都沒講呢?怎麼聽到這句話就默默不語、乖乖就範了呢?明明去找拉班時是極為憤怒的啊!

雅各說“你為什麼那麼做!?你為什麼欺哄我!?”   然後拉班講那句話,雅各火氣就頓時消了。為什麼?

因為拉班用希伯來文說的是,“這裡的習俗是,小的不能比大的先”。在那一剎那,就好像有著了火的炮箭射入雅各的心(良知),然後炸開來。也許他脫口而出“你為什麼欺哄我”的剎那間自己心裡早已雪亮。在希伯來語中雅各自己口中吼出的“欺哄”一字,正是他父親Isaac伊薩克對他吼問的同一個字。雅各當時心裡應該已經知道,他對我所作的這檔子事,正是我對我爸爸所作的一模一樣…。我摸黑去觸到的人,並不是我以為的那個人!我爸爸當時也是,盲眼摸黑去觸摸的,並不是心裡以為的那個!

Robert Alter解釋的很清楚,有位中世紀的拉比在細想這篇文的時候想像雅各在第二天早上對利亞發怒:“我在黑暗中呼喊著的是Rachel的名字,但你為什麼都回應了呢?你為什麼要那麼對我!?”    利亞說,你爸爸在黑暗中叫的是“以掃”那你不是也回答啦,你為什麼要那樣對他呢?”   雅各原本盛怒的怒火就瞬間讓自己的口水星没給滅了。他現在終於體會到被利用、被剝削、被欺騙是什麼感覺。他粉碎了。但還有。不只有他的人生破碎了,現在我們還有利亞。利亞現在已經嫁給雅各了。那經文裡怎麼講利亞的呢?

寫聖經的筆者真的文筆很棒,用極簡單的幾劃就能描繪出生動的人物和他的一生。我們看經文17節描述利亞:“17 利亞的眼睛不好(無神/弱),拉結卻生得美貌俊秀、體態迷人。 ”聖經譯者碰到的一個大難題就是希伯來文裡用來形容她的眼睛的這個字“弱”“脆弱”很難去搞懂到底什麼意思的形容詞。這版本的翻譯直接寫,利亞眼睛不好。那想想,這真的是這句話的重點嗎?這句話有沒有說,“利亞眼睛不好,拉結眼睛卻很好,可以看得很遠”呢?不。不是在討論倆女的視力。是在討論她們的外貌。利亞也許是鬥雞眼、金魚眼、斜視、歪眼,或有什麼其他眼睛上的怪毛病,但重點就是,利亞不好看、其貌不揚。她在絕色美女妹妹的陰影下長大,年復一年地被所有的人忽視排斥,甚至爸爸拉班都得出這種怪招、要用騙人的技倆才能把她嫁掉,不然就永遠都嫁不出去。Leah利亞是醜小鴨、沒人要的、拉結是天鵝、大家都渴慕的。那你應該能想到,其實利亞才是雅各的靈魂伴侶,不是拉結Rachel,因為利亞是怎麼面對多年來被棄之不顧、像透明人的待遇呢?31節往後講的清楚,利亞用來面對心裡的空缺的方法,她應付這種傷痛的方式:這可能是聖經裡最哀怨淒婉的語句之一吧。她每一次生兒子她就選一個希伯來字為兒子命名,表達她對雅各的愛慕渴望。

Ruben=看見了;我丈夫也許終於會看見我,不會忽視我了!

Semeon=聽見;我丈夫也許終於會聽我的了,不會對我的聲音厭煩了!

Levi=連住;我丈夫也許終於會粘住我,

她每生個兒子時,命名時都是在表達,“終於!現在我丈夫會愛我了吧!我生了那麼多兒子,我是個完美的妻子啊!”應該倍受疼愛的!

她處理面對心裡的大洞、生命裡的空虛的方法,跟雅各所用的方法一模一樣、當時雅各面對父親疼愛哥哥的方法跟利亞面對拉結是寵兒的方法也一樣,也在尋找她的唯一、她的真愛。她要找一個丈夫、做個快樂的好太太及母親。那樣她的生命才會有意義、她做人才能有價值、才會有點分量有點地位、才值得注目認可。

但,她實際上是如同在地獄裡一樣地痛苦,這遠比她不結婚還慘。因為,她將自己的心寄託給的那個所謂的“唯一真愛”,她的人生希望,她想從他的愛裡求得救贖(她當作救星)的那個人,竟然躺在讓自己一生都活在其陰影下的妹妹的懷抱裡。太過份了。她痛苦不堪。拉班、雅各、給了她有如地獄般的折磨。

但是!在我們來看上帝對利亞身處的地獄有什麼反應、有什麼動作之前,我們要來回答幾個問題,還有講一下幾個學習重點。很短但很重要。

那麼身於紐約這個大都市(Manhattan),大家可能會很氣憤的抱怨說,“噁!這整個故事真是太令人反感了!我就說特別討厭、特別憎惡聖經嘛!都是講些野蠻原始、落後無知、未開化的事情,什麼女人被男人買賣?!什麼跟什麼啊!真是不堪入耳,太令人受不了了!”

那我拜託你就再聽一下下:Robert Alter他本人都說,如果你認為、覺得這本創世紀,這本講到奴隸制度、一夫多妻、買新娘、長子繼承制等等古老制度的書,如果你認為這本書的作者是贊同、支持這種行為、縱容這些制度的話,那你肯定沒好好看!因為幾乎在這本書每個地方每一章節裡、有多妻制有奴隸制有買老婆等等這些制度實行的地方,都帶著毀滅性的苦難和災害!所以創世紀一書的敘述者絕對不是支持容忍這等習俗做風的!

另一個要回應的是,對那些說,“聖經真落後真原始、我們早就已經超脫這些了。”我暫時得挖苦諷刺一下,當然若非先徵求各位的允許絕對不敢的,哈。好,來吧:“啊!真是太棒了!我們生活在現代、解放又自由的紐約,而不是在落後荒蠻的古時候,以前那種女人的一生都取決於外貌、她的人生命運深受她長的美不美所影響的時代早已完全過去了,我們現在早已進步早已超越那些(,根本不用去想)了!”好,演完了。(觀眾笑)

我想說的是,我們怎麼能自以為已經超越聖經了呢?最基本的人性、人類最根本的問題,都還是一樣啊!好,另外個問題:

你說,“我在(這本書裡)找英雄。找不到。我有看這本書呀,這不是古典文學嗎?應該有一些英雄主角,我怎麼找不到?每一個古文明的古典文學,不管是希臘羅馬還是古埃及和這裡看的希伯來猶太文學,都有許多很棒的故事,描述某些英雄人物,來表達我們應學習模仿的美德道義啊不是嗎。飽讀了各文明的古書、看過希臘羅馬等文學傳說和故事,但我翻聖經(古希伯來文學)做比較,翻來翻去怎都沒有英雄人物啊?竟沒個好人!”也不是完全正確啦。“沒看到值得模仿效仿的角色!”那這個問題有兩面,你說的沒錯、也有錯。

你說的沒錯,大多數的古文明都是靠英雄故事來教導人美德善行、仁義道德的。Alastair McIntyre探討道義美德的名作說,(西方的)古文明裡教導人們美德從善的方法,並不是坐在教室裡聽些抽象的講課,而是以故事、神話、傳說、等來做流傳教育,主角都是一些英雄偉人、善人義人,讓我們能夠效仿模仿他們的。所以沒錯,許多其他的文化、宗教等都是靠英雄人物來傳遞道德典範、來教導美德,在古文學古時候的世界裡已經成了一種潛規則,但你錯的地方就是認為聖經也是那樣的。

聖經是完全不同的。聖經裡所描述的信仰也是完全不同的。

因為,所有其他的宗教都把上帝放在一個梯子的最頂端。我們上個星期講解過的,上帝在階梯最頂端,每一階層都是種種美德義行,你要做這等犧牲、要心地善良、寬厚慷慨宅心仁厚、濟貧扶弱正直誠實、工作認真、努力達到各種不同的美德與要求,慢慢在階梯往上爬,你才能得到上帝或眾神的喜悅、祝福(或自己就能達到“成仙成佛”的境界)。那麼所有其他宗教都是這樣的。除了聖經裡的信仰。

聖經告訴我們的上帝不是那樣的。我們重複不斷地在這些聖經故事裡看到,軟弱的人(不負責任、受不了誘惑、容易犯錯、有缺陷不完美、或是失敗的人)、不好的人、荒唐的破碎的人、不期盼(或不敢期盼)得到上帝恩典的人、不配或配不上得有上帝恩典的人,不斷拒絕上帝美意的人、甚至連被上帝救了以後都還不屑上帝、蔑視上帝恩典的人,這些人是上帝需要完全以單方面的恩典介入他們的生命的,闖進去救他們的,那跟其他書裡講的是完全不一樣的。

所以你說的沒錯,這裡面沒有英雄,但那也是故事的真意:故事要告訴我們的是,我們不是靠道義德行來進入上帝的故事裡的。[原英文裡的文采:the moral of the story is that morals won’t get you into God’s story.]

反而是:上帝要進來我們的故事裡。

真正的上帝是充滿恩典的上帝。

這裡還有一個很深奧很重要的教訓,有兩面。

第一,我們第一要從這裡面學到的,很活生生血淋淋的學到的,就是當雅各早上醒來發現被窩裡躺的竟然是利亞。我們可以學到的,就是,在漫長的人生裡,生命的每一部分裡,總是會有一個背景音持續低鳴著,是一股如宇宙般巨大的失落感,“星際級的失望”。你若不知道這點,就無法活出智慧。雅各跟“真愛”上了床,那個唯一能救他的,能挽回他失敗的生命的那一個“救星”,但希伯來文清楚的說,早上起來一看哪!竟然是利亞。

我很喜歡利亞,所以對她有保護意識。我也對接下來要講的關於利亞的事情很興奮。但先說這個:利亞代表的是什麼呢?我們每一次開始一段新感情,走進婚姻,開始一份新工作、著手於新項目、或追求任何新目標的時候,心裡總會想,“這個,這個就是終於能讓我人生好轉的事情!”那你要知道,早上起來時永遠都會是利亞。你是和拉結上床,但明早絕對一定都會是利亞。魯益師CS Lewis講的再貼切不過:

大多數人若是懂得發掘自己內心真正想要的,就會很清楚的看見,而且也會很敏感的知道,自己要的,是這世界無法提供給我的。

世界上有各型各色的事物都在向我們宣傳做廣告,說會給我們這個,但他們永遠無法落實承諾。我們一開始墜入愛河的那種思念、憧憬、渴望,或是頭一次幻想某異國風情的旅遊地,或一開始學習我們特別喜歡的科目的喜悅,但這種渴求感是沒有任何婚姻愛情、旅遊見聞、或學習知識能夠真正滿足的。我不是在說普通或失敗的婚姻、旅遊、學業事業,我是在講最成功最美滿的婚姻和最頂尖傲人的事業等等也都無法滿足的,有一股深切的渴望是在現實生活中會被淹沒、卻無法被滿足的。你的伴侶也許是個好伴侶、景色也許美不勝收、發現這個新工作還滿讚的,但那個“東西”,我們以為會在這些美好事物之中等待我們、滿足我們的那個東西,永遠都捉摸不到就溜走了。早上醒來時,總會是利亞。

我們如果去結了婚,或上任一個新工作,而卻不懂得“早上肯定會是利亞”的道理,“我心裡的那個空洞絕對無法用這個來滿足”的道理的話,那我們就會一直把手裡有的扔掉、不斷的更換,每次都再換一個來看看可不可以。或者,我們會開始對這個世界變得憤怒忿恨,說,人生就是一場大騙局,我所有這些願望原來都是那麼那麼的愚蠢!愚蠢至極!然後讓自己的心腸變得跟石頭一樣堅硬,讓自己不用再感受到痛苦。不然就是,我們責怪自己,自暴自棄說“我就是失敗!”

這三種結局:愚蠢的人(the fool)、憤世嫉俗不再相信這世界的諷世之人(the cynic)、或自我憎恨自暴自棄的人(the self-hater),這些都是因為我們不肯承認“早上肯定是利亞”,不肯承認我們所要的、所渴望的那個“真愛”並不是“她”或“他”,並不是任何一個“人”。這裡有意思的就是,這是個大家都犯的錯謬,所有不管派別宗系文化背景、大家都會犯的錯誤。你可以是右派自由黨、左派保守黨,任何兩極端中間的色別,都無所謂。也許你是自由奔放型,鍾情於“末世一夜情”,你也可以是保守型的,像利亞,代表著傳統家庭價值觀,她想要生小孩做個好媳婦,她對“成功、有價值、得肯定受認可”的定義就是,結婚、生小孩、有個丈夫,我總算可算“活得像點樣”了!那就是保守派人的方式。

但要知道的是,如果我們將家庭放在神的位置,如果我們把性放在神的位置,無論是將任何崇拜(依賴執著)的事物神格話放到上帝的位置,我們肯定會落空、破滅、到最後什麼都沒有。這就是書裡在教我們的。很奇特驚人吧!

那我們的希望要擺哪呢?解藥、解決方案是什麼呢?如果那股對“唯一的真愛”的渴望背後竟然是那個,而且在追求那個“真愛”時又大多數會遭受無法避免的幻滅,那解答是什麼?要到哪裡去才能滿足這種渴望??

答案就是…來看看在利亞身上和心裡發生了些什麼事情。看看上帝在她的內心做了什麼、上帝為她做了些什麼。

第一在她裡面所做的。我們讀到她經由生兒子做這一連串的呼喊,“我的丈夫、我的丈夫”她把丈夫當作救星。當然她不會那樣講。我們也不會這樣承認。我們絕對不可能讓自己這樣說的。但Becker說的沒錯。我們在尋找徵求的,就是那一個救星,讓我們自己能好過一點、感覺自己有價值一點、自己的生命有意義一點的那個人。

但利亞也同時在呼求主!

她說,“主有在幫助我!”“耶和華顧念我的苦情”。她(在盲目愛丈夫的心情裡)也掙扎著對主呼求,她用的不是通用通俗的“老天”、“上帝”(Elohim),她用的是上帝來與人做約定、給人承諾所用的名字耶和華。她怎知道這個的?所有其他的人除了這祖孫三人:亞伯拉罕、伊薩克、雅各(認識了上帝的三個人)以外,都是用Elohim,即在樓梯頂端的那位神。只有亞伯拉罕這幾個人和摩西,這幾個上帝與他們訂了誓言盟約的,上帝給了他們上帝自己的名字、用來做約定的名:耶和華,代表恩典、救贖,代表會降下來介入到我們生命裡的上帝,他並不是在那裡等待我們用某種方式去達到某些準則成就某些門檻的。她竟然知道這個,她說,主耶和華!所有的評論家分析師都對此嘖嘖稱奇、她並不只是求老天給她孩子,當然有一方面來講她的確是被盲目崇拜所困,把家庭、丈夫、生孩子作為她崇拜的偶像救主,但她也同時向主呼喊,想與主、這位賜恩典的上帝建立關係。最後,她生第四個兒子的時候,有了大突破。

第四個孩子出生時,命名“猶大”,希伯來文裡“讚美”的意思。沒提到丈夫、也沒怎麼提到這個小孩,甚至有點叛逆的表示“這一次!這一次不一樣!我要來讚美主!”

注意注意!

然後,她停止生孩子了。隱喻是,“我不用再生孩子了。我不用像以前一樣用力、努力地去爭取了。”她不需要再靠生孩子來得到個人價值感。她怎麼了呢?

她將心底最深切、最熱情的渴望,從她丈夫那裡拿走,領回來了,放到主身上。雅各和拉班,那些可惡的男人!一直都在盜取她的生命。經年累月的不斷偷走她珍貴的生命。但她做這件事的那一霎那,她把自己的生命拿回來了。那才是解放自由。她發覺她若不這樣反倒無法真的成為好太太,我們也會發覺,若我們不這麼做,不管是已婚未婚、就都會落為一個差勁的先生、差勁的太太。

換個方式講,告訴我,不管你嘴上的信仰、教條為何。我要聽你親口說,在你內心深處,什麼是你寄託最深切最沉重的情感、灌輸了最深刻的崇拜(迷戀/思慕/貪愛/依靠)的呢?你必需將盲目崇拜投入了的那些心底最深沉的情感,從哪裡剝下來抽回來,歸還到上帝那裡呢?才能重新領回自己的生命,得到真正的自由,而真正能夠面對和處理任何事情。(你要放下的是什麼,才能得到自由?)

她為何那麼做呢?這不只是個人的心理經驗,不只是在她內心發生的事情,還是在她生命裡發生的事情。(Not just what happens in her but what happens to her.)

猶大出生時發生什麼事了?她當時大概無法領悟,但上帝為她做了什麼呢?猶大是誰呢?筆者、說故事的人知道,在第49章書快要結尾的時候,有預言說,王將出自於猶大一族、權柄將由猶大一脈所屬。那是什麼意思呢?我簡單講:

上帝從天上看著這對美男子醜女人,也看到一對姐妹:一個是一生都過著眾人羨艷的“名牌”一生的女子、受盡眾人的寵愛,另一個是大家都不要、沒有任何一個人想要的女孩子。祂看著這個不被愛、不可愛的女孩,說,“你將成為耶穌的母親(祖祖~~母)”。第31節說,當主看到利亞不被愛時,祂就愛她,祂才是真正的新郎官,上帝的話語這麼說,他才是真正的真愛、唯一能夠真正填滿我們內心的完美伴侶,因為只有祂才不會讓我們失望。

Becker形容得太好了,No human relationship can bear the burden of godhood.沒有任何一個人與人之間的感情/關係能夠承受的了神格的重擔。不管一個人怎麼把另一個人理想化或偶像化、崇拜,他終究都無法避免反應出地上的惡劣、敗壞、以及各種不完美。若我們把伴侶當成一切,他的任何一個小缺點都會成為對我們的嚴重威脅。當我們把伴侶捧到這麼高的位置時,我們到底想要的是什麼呢?我們是想要逃離自己的缺點缺失、想要被“扶正”、要感覺自己的存在不是毫無意義價值、一切不是徒勞的而是有希望的、我們要的不外乎是得救!但身為人類的都無法辦到這點!

利亞就從她以往的盲目崇拜/盲從傳統家庭價值的枷鎖中,被解放出來,得自由了。因為上帝,我們的主,才是真正的新郎官!

但是!還有另一件值得我們注意的事。她會成為耶穌的母親(先祖母),不僅僅是因為上帝特別優惠殘弱可憐的敗犬和受害者。不是的。

而是因為、她象徵代表了上帝將會如何拯救世界的方法,是一幅上帝將如何救世的圖像。那上帝要怎麼拯救世界呢?祂並沒有對那些強者說,你們只要堅忍奮發盡力做到仁義正直,力求達到各種美德,就可以上到天堂來。祂降臨下來,受死在十字架上,祂替我們滿足所有的條件。祂自比為天梯,說,你們會看見天門敞開,上帝的天使以人子為梯上上下下。(約翰福音1:51)祂自己就是那個梯子,替我們活出了該活的樣子,替我們受了該受的死亡。如果我們真正了解自己有多麼敗弱,竟然需要一個救主來替我們死,如果能了解自己有多罪惡,只有上帝自己的兒子的死才足以赦免我們的罪,拯救我們免於永死…。

若我們自認是世故、時髦、高姿態的紐約客,對這句話“我是個罪人,我需要救贖的恩典”說不出口也不肯承認,那麼我們的驕傲自負就會讓我們失去這份不可思議的救恩美意,這位依靠利亞和她的小男孩進入世界的救主。上帝讓利亞,這個被厭棄的、敗落的,做耶穌的先祖母,因為那就是福音的基礎。福音不是為了拯救強壯完美的義人。上帝是來拯救能承認自己是罪人、承認自己軟弱的人。

後來呢?誰回家了?雅各,那個不得疼愛的兒子,那個騙子,現在經上帝的鍛煉而謙卑下來,變得像樣一點,和利亞,那不得寵愛的女孩,他倆就是將福音帶入世界(猶太人)的祖先,因為那就是福音的真髓。你受得了嗎?聽的進去嗎?真是位不可思議的上帝!祂看著沒有名牌(designer)人生的那個,說,“這就是我的救恩的方法,我的兒子就要這副模樣!就要妳來當他的媽媽(女祖先)!”

第一。你看到了嗎?你若被某位你本來以為會愛你,以為會讓你人生變得美滿的某位人類同胞拒絕或拋棄,而很痛苦的話,我想上帝選擇把將來救世主這一脈放在利亞身上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耶穌也會一生從小就深切地經歷被排斥、孤單的痛苦。他一生都要不斷的面對被誤解被否認和“最後”被背棄的結局(但祂後來又復活了)。上帝祂自己進入這世界裡,體驗被全人類背棄拒絕的那種感受。然後對我們說,你若(願意)看我為你所做的,我就跟你建立一份關係,讓你能體驗我的愛,然後因被愛滿足而能夠從容面對這世上的任何事情(永遠得勝、永遠被深愛珍愛著)!

別讓婚姻把你擊倒、或搞得你焦頭爛額心神不寧。若你非常想結婚而還未婚,那沒關係的,你想要的是件好事。但是你還沒看這裡講的事情的話,就無法讓自己做好對婚姻應有的準備。

若你婚姻不幸福,並因此非常憤怒,那麼雖然希望婚姻變好是應該的是好的,但很容易就會放入太大的精力和太多重量在上面,除非你能了解這一點:

若你覺得自己很醜陋,不只是生理外貌方面,而是任何方面(對自己感到不足)。那麼,那個梯頂端的神會要求你當好人做好事、樣貌得要漂亮、還要聰明迷人、符合各種要求,並繼續努力往上爬。但自己身為階梯的那個神耶穌基督,卻來找你。祂成為一個深知悲傷的感受的人、苦悶的人、其貌不揚的人(以賽亞書53章2-3),我們幾乎不想去看他。耶穌基督(本為榮光華美的天子)竟然變弱變醜,好讓我們在相信祂的時候,祂的義(祂的榮美善富和一切的好)能歸轉到我們身上。聖經裡說,就算我們像利亞一樣,在上帝眼裡,在耶穌基督裡,我們永遠都會看起來像拉結Rachel。(就算我們是個東施,在耶穌基督裡上帝眼裡都會是西施)。讓這些發生在自己的生命裡,就能拿回屬於你的人生。我們來禱告。

天父,求袮幫助我們了解福音,幫助我們應用在生活裡各種不同的層面:任何能夠貼切幫助,能夠適當使用的地方。講解這段非常困難,因為有太多不同的應用層面了,這房裡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需求不同的情況,求袮的聖靈能在這裡為每個聽到的人做特別的工。奉耶穌名求。阿門。

Advertisement

About R. Lin

依靠主11年。感謝主給我們好老師和好教材,欲將在北美聽到的講道以及課文翻譯成中文與更多朋友分享。提姆凱勒有一句極有趣的話:文是為福音所造。"The ultimate purpose of language is the Gospel." - Tim Keller 福音美兮,願我在這裡的拙文能同大家享受也分享上帝的福音。 現職建築工程業界,禱告順服給上帝使用。 C.S. Lewis Institute Fellow (Chicago Chapter) 魯益師研究院 同仁 Registered Translator in British Columbia (Chinese to English); Translator and interpreter of English to Chinese literature Enthusiast of Christian apologetics, art, culture, history, literature, religion, science, philosophy, design, music, and thoughtful living.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Tim Keller 提姆凱勒, Translated Sermons 主日講道內容翻譯 and tagged , , , , , , . Bookmark the permalink.

2 Responses to 為愛掙扎 The Struggle for Love (Chinese)。

  1. joycelee79 says:

    Just want you to know, you’re doing a great job here! Thanks for what you are doing! 🙂 God bless you!

  2. Pingback: Let every mind | Translating Christ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Twitter picture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Twitter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